看書的目的是為了想藉由書中的觀念、想法、做法來幫助自己讓現況更好,
而非讓自己陷入困惑、反而裏足不前。
對於書中提出方程式的既念,對我而言或許理解上有點吃力,
但書中所舉的故事和每段章節後面提到的「活用這個方程式」卻是我覺得可以再三思量,細細品嚐的地方。
再者,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將我覺得此書裡所提,
對我有益的觀念運行到日常生活中,而非只流於讓當下的「對吼!原來也可以這麼想、這麼做,下次要記得。」
但當下次再發生類似的事時,我是否還記得呢?看來,這又會是另一回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裡所提,
當我們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愈多,且想要擁有的欲望變少,
這時我們的快樂值數就會相對昇高,
但現實狀況是,明明知道要珍惜擁有、要知足常樂、要時常感恩,
但當慾望來臨時,上述的想法可能立即會被拋諸腦後,
慾望迫使人飛奔的去追求那個現在沒有,
但「覺得」擁有後「應 該 會 帶 來 快 樂 」的事物,
假使沒有追求到,
可能會陷入「覺得」不快樂的泥沼中,
而忘了原本「沒有擁有」時,其實「也 是 快 樂 的」。
而要如何意識到自己有出現這樣的情形,進而轉化自己的心態,
原來也是可以透過練習,練習感恩、練習知足等,練習的速度愈快,將有助於我們轉化回快樂的感覺也愈快。
我想之所以會對此內容感到印象深刻,換個角度看,
我發現這也是我最想提醒自己能記得的部份,我該如何做到呢?
回想過去閱讀過的幾本書,依稀都有提到類似的觀念,每每看都覺得被提醒,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猜想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做到,所以才會重覆的被此觀念吸引。
我想這是此書提點我,
「該如何把知道化為做到」這件事,才是我需要好好努力的課題。
orrila
讀書會中分享:
1、 把握當下,不想過去、不想未來,不專注當下。
2、 太多選擇反而讓人無法前進。
3、 心情不好時,想辦法轉移注意力。
4、 天職:做某件事後,可觀察自己的心情。可以讓你感到開心&快樂的事。EX:家庭主婦VS女強人、彎彎畫家、皮膚科醫師VS急診室醫師、律師為做有樂趣的事,願意只領2萬月薪。
5、 做才有心得,付出才有力量,有沒有你自己經驗的東西。
6、 知其然,不知所以然。EX:做&做錯,(擴張經驗值)。
7、 害怕,是擔心做不到,還是根本做不到。
8、 培養敏銳度&洞察力,和經驗有關。EX:買畫其實是買他背後的努力。
9、 若覺薪少,若自己接受就別抱怨,若不想接受就走即可。
10、 有錢人不為錢工作,錢不會讓你快樂,為了錢工作更不會快樂。
11、 短視:只看眼前利。
12、 慾望升高相對快樂感會下降。EX:不丹曾被評選為10年前最快樂的國家。
13、 打造個人品牌,是你在別人心中留下什麼印象。
1、 別讓任何「要做」的事,阻礙你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
2、 我究竟在怕什麼?
3、 馬克 吐溫:「二十年後,讓你懊悔更多的是那些現在沒做的事,而不是你做過的事。所以,現在就拋開繩索、揚帆啟程,駛離安全的港灣,掌握好風向,勇敢去探險、去夢想、去發現吧。」
4、 提醒自己不要想著自己正在受苦,而要把注意力放在能從中學到什麼?
5、 王爾德:「做你自己吧,別的角色都有人演了。」
6、 這些艱難體驗究竟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