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花錢好習慣,是那8個呢?
- 一聽到賺錢袐技,即使心動也不要馬上行動
- 一領薪水先扣掉儲蓄預算,剩下的才當生活費
- 在生活費預算裡,控制花錢的欲望
- 別省小錢,要省的是固定費
- 要找出適合自己的金錢價值觀
- 每一筆錢要想:是「消費」還是「投資」
- 本錢少沒關係,投資起步越早越好
- 算出投資上限再進場
作者說:「如果本書的內容能為你的財務規劃產生正面的幫助,幫助你免除缺錢的恐懼,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了」
原來書名中所提「我一輩子不缺錢」的意思是指知道錢對自己的義意為何?
若能明確的知道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麼?
去滿足了那個什麼之後,自己即將會得到最大的快樂。
我對書中所舉的一家五口,年收入約台幣61萬元,一家人每月伙食費約$2300,
平均一天約花$76,平均每人$15,這數字真的讓人驚訝,我也真的好好奇他們是怎麼辦到的,都是吃些什麼?
而且又怎麼可以以這樣的費用讓每頓飯菜豐盛且顧及營養,
每月還能安排一次外食或買熟食回家,並讓這些花費都還能控制在預算範圍內,
且夫婦還能微笑的回答:「因為家裡有孩子啊!」
這對夫妻用肯定的語氣說出了愛孩子的心情:「我們最大的樂趣就是教養小孩」。
所以他們做任何事情時,都會先為小孩設想。比方說選擇租金便宜,但適合養育小的環境
。住家附近也有食材比較便宜的超市,住宅費、家用品費、伙食費等…都控制在最低費用範圍入,
這麼做都是為了希望多養一個小孩。在一般人的觀念中,無法享受外食的這種生活也沒有什麼好嚮往的。
不過這對夫妻和他們的小孩卻覺得自己「過的很幸福」。
看完突然覺得自己伙食費為何高出這麼多,1日$15,那平均1餐只能花$5,
應該說我令我訝異的點在於,原來伙食預算配置竟然也能有這麼不同的選擇的存在。
看完書後,試問自己到底會怎麼做呢?會採納書中的建議讓自己一輩子不缺錢嗎?
還有在看此書時也讓我發覺在過去已閱讀的一些書中很多作者也都不間斷的提及,
「請問你自己,你要的是什麼?」
似乎沒有一定正確的答案,只有你想選擇的生活樣貌。
如果有心付諸行動想去改善,那麼,書中所提的方法即有助幫忙達成自己心中的想望,
倘若只是知而不行,
那也就別奢望閱讀完此書就會自己長出8個好習慣,遠離缺錢的危機。
我有立即行動的是,整理錢包中的發票,也立即紀錄每日金錢的流向^0^
------------------------------------------------------------------------------1010723 orrila
書中筆記摘要:
- 你能不能馬上回答出,屬於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呢?
- 想要讓自己更有錢,怎麼樣叫有錢?
- 怎樣的有錢程度讓你覺得幸福與滿足?
- 你一定要先想清楚,有了具體的財務目標,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
- 如果沒事先規劃好財務狀況,未來破產的機會真的很大。
- 存大錢沒有所謂的「絕招」,只要腳踏實地把平常分內的事做好,就達成目標。
- 有效的儲蓄,必須先具備「目的」、「金額」、「期限」三個條件,才能開啟動機,找到動力。
- 人生大事
a住宅:選擇買房或租屋?如果要買房,那預算和時間點為何?
b教育: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程度?要準備多少教育費栽培孩子?
c保險:要有多少保障?要保到幾歲為止?
d養老:必須準備多少錢來養老?
9、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錢?那是你內心真正想要的嗎?還是因為大家都這樣,你覺得你也應該要這樣,但其實你知道你根本不是那麼在乎?
10、教育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他能適應社會,獨立謀生。在真實的人生中,進入一流的學校,接著進入一流的公司工作,未必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
11、如果你的答案是「大為大家都去念」,你就是掉進虛榮心設下的陷阱了。
12、快速存到積蓄的時機有3次:
a從開始工作到結婚前的單身階段。
b從結婚到孩子就學的時期。
c孩子就業到自己退休前的時期。
13、要經營成功的家庭財務,需要讓家人共同參與與分擔。把責任推給對方,是最不可取的方式
14、「請問我方便找您討論商量嗎?」如果把「討論商量」改為「請教」會讓被尋問者有種被單向依賴的感受,會有一種需要承擔責任的困擾。用「討論商量」的字眼就像閒聊,比較沒有壓力。
15、具體提問,ex:「我想做有關這方面的工作,請問有沒有什麼建議?」就能避免自己對事情先入為主的錯誤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