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網路上有一篇名為<說話的藝術>的文章:
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
抱怨帶來記恨,寬容乃是智者。
少說諷刺的話,多說尊重的話;
諷刺顯得輕視,尊重增加了解。
少說拒絕的話,多說關懷的話;
拒絕形成對立,關懷獲得友誼。
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商量的話;
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才是領導。
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
批評產生阻力,鼓勵發揮力量。
舌頭雖只是身體的一小部份,卻是最難管理的一部份。
要管理這小小的舌頭是件不容易的事。在此,以「舌頭的管理」來思考說話的藝術。
一、隨便的舌頭
「不要冒失出去與人爭論」
如果你沒有詳細的思考、沒有與別人討論、沒有想過事情的結果,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與人爭論。因為怒氣可能摭蓋事實,顯出你的不智慧與不理智,反使自己受辱。「不可洩漏人的密事」
不可將別人的秘密洩露,因為這樣不但傷害了別人的名譽,也傷了自己的德性。二、合宜的舌頭
舌頭若是冒失、隨便,說起話來不僅傷害別,更侮辱自己。所以,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非常重要的。
要說合宜的話
有位老闆聘了一位司機專門為他開車,這司機人很好,很會替老闆著想。有一天,老闆設宴待了生意上的朋友,要司機也一起坐下用餐。司機看著老闆的朋友都是有教養的人,覺得和他們吃飯是一種榮幸。於是,舉杯向大家敬酒,並說:「我們同歸於盡!」話一說完,老闆的臉都綠了。回家後,老闆客氣地告訴他,剛才的話不適當,以後說話要小心一點。老闆臨走前,吩咐他:「明天早上6點叫醒我。」隔天,司機一大早就起床,等時間一到要叫老闆起床。司機心想:「昨天晚上害老闆丟臉,今天我要好好表現一下。」6點一到,司機準時敲老闆的門:「老闆,老闆!你的時辰到了!」
說智慧勸戒的話
1963 年8月28日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 (Martin Luther King Jr.),在首都的紀念廣場,面對廿五萬的群眾做了一個極具歷史性的演說。他聲音冷靜,但充滿鼓舞的力量,他的演講如同交響曲一般,以情感與力量感動人心。當他以最深沈的聲音吶喊著:「我有一個夢……我有一個夢……」。群眾們都震動了!大聲地回應:「阿門!阿門!」金恩博士以這篇著名演講,不只點亮一盞燈,更燒起一把火,火熱眾人的心,興起運動,創造了美國歷史性的一頁。
只說實在的話
「空誇贈送禮物的,好像無雨的風雲」。僅管口若懸河,好聽但不實在的話語,並不能改變 事實。
多說溫柔的話
春秋時代,老子有次探望生病的哲學家常樅,談起人生的哲理。常樅或許在影射自己軟弱的病軀,看來軟弱,實則剛強!常樅伸出舌頭來,問老子:「我的舌頭還在嗎?」老子說:「還在!」常樅又問:「那牙齒還在嗎?」老子說:「沒有了!」常樅這才問他說:「你明白了嗎?」老子恍然大悟,說:「舌頭存在,豈不是由於柔弱嗎?牙齒脫落,豈不是由於剛硬嗎?」三、令人反感的舌頭
說話的人,常常只是說自己想說的話,完全知道自己的話是否造成別人的反感。什麼話會使人反感呢?
不過份的熱誠
形容凡事適可而止,不要超過,否則好意也會令人生厭。好像去好朋友家,時間也要適當,以免造成別人的不便,時間一久,好友也會對你產生反感。不能有虛假的見證與誹謗的話
若我們說了任何傷害人的話,別人豈不反感,何況是造假的話。「誹謗人的舌會致到人變臉」使這句的意思更楚。不說自私和沒有愛心的話
耶穌曾對學生說的一個故事,他說,你們中間誰有朋友半夜到他那裏去,說:「請借給我三個餅,因為我有一個朋友走路來到我這裏,我沒有甚麼可以接待他的。」那人在裏面回答說:「不要吵我,門已經關了,孩子們也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拿給你。」耶穌說:「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借餅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的懇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不說幸災樂禍的話
「對傷心的人唱歌,就如冷天脫衣服,又如鹼上倒醋」。如何對待傷心的人呢?「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說自誇的話
人偶爾講講自己的長處,能夠受到別人的肯定,但經常提起自己的豐功偉業,似乎相對地的顯出別人的無能,這樣的人是不會受歡迎的。人際關係權威戴爾.卡內基曾說:「不斷談論自己的人,不但沒有說話藝術,還深具得罪人的藝術。」 所以,話語最好能夠建立在別人的需要上,多多關心別人,不但別人聽了感受溫暖。「舌頭的管理」可以說是一種「管理心思的智慧」;「領導自己」是人生最困難的一部份。我們應該把一半的時間和最大的精力用在自我管理上,「不能管理自己,就算得到權力,也談不上掌握」。
舌頭所說出的話語,基本上是建立在「心」之上。所以,管理自己很難;但管理自己的舌頭更難。因為我們管理的不只是外表的舌頭,而是內心,值得我們細細體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