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這句話多唸幾回,就像多問自己幾次,不斷的反思一下,

我們面對生活和面對工作的態度是否有所不同?

 

假若工作是固定三餐須準時供膳的人員,會固定在特定時間為食用者送上餐點,因為是工作,故會準時做好;

但在生活中,也許會因為晚起,來不及食用早餐,或覺得不餓就不吃,面對生活可能就不會固定為自己3餐定時送上餐點。

把工作做好,是種習慣,生活模式也是一種習慣,

為什麼面對工作和面對自己的生活不一樣?

假若工作項目新增為每日下班後固定去運動1小時,因為是工作,所以會去執行,

但若自己生活中要求自己每日下班後要去運動1小時,是否能確實落實就不太一定了,

我們不會因為下大雨就不出門工作,但可能會因為下大雨就不想出門為自己運動。

 

工作會為自己帶來報酬,可能為了支撐生活所需,所以我們會為了報酬,而工作;

運動可能會為自己帶來健康,若有迫切必需透過運動來支持生活,而找無其它替代方案,那適必會要求自己運動。

 

「習慣」這兩字,過往閱讀的書中或多或少都會提到「習慣的力量」,

培養好的習慣會間接影響生活中的大小事,此書提出了許多相關的實驗數據,再度證實「習慣」對我們生活中的影響,

它就像有句廣告台詞「做就對了」在我們無意識中會不斷的出現。

 

所以可以好好省思一下自己無意識間習慣了多少,好習慣或不好的習慣,

若想改變那個不好的習慣,即可想辦法轉變誘因,將不好的習慣導正,

好讓這個無意識「做就對了」的力量發揮出事半工倍的正向的效果吧。

                                                                                                                 orrila

 

讀書會中分享:

1、    部門營運慣性,不理不是自己部門的事。(人出問題,公司也會出問題)

2、    公司文化建立在老闆,若上司能容許下屬有不同意見,則下屬即會敢提出不同見解,若上司無法容許下屬有不同意見,則未來沒人敢提出不同見解。

3、    當人一旦所有獎勵變成金錢時,人心會將所有事物數字化,道德感會下降。

4、    離職的原因有很多ex:看不到自己的未來、想準時上下班、想當主管握有權力…故錢不正真正的獎勵因素,光給錢還是可能會走。

5、    學生到學校為了獲得1、成就感2、朋友

6、    自己要有判斷力,不要人家叫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要先經過大腦想一下。

7、    「替代方案」找到能讓自己心情愉快的提醒動作或物品ex:手勢

8、    持續做21天後就可能變成習慣嗎?當誘因不足時,第22天之後還是打回原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si13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