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什麼?

學術性的說法:「思考是一個有目的,有組織的認知過程,我們使用它來認識我們的世界。」

思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批判性思考,以分析、推論和評估為主要方法,跟左腦的運作有關,另一類是創造性思考,以直覺、開放和創意為主,跟右腦的運作有關。

無論那一類思考,他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或在眾多方案之間做決定。

在我的印象中

父母總是會關心小孩在想什麼?

老師總是會問學生你是怎麼想的?

上司總是會告知下屬你想想看要怎麼做?

從小到大總是被教育著做什麼事之前,似乎都是要先想一下,

先想一下在做,先想一下在說,先想一下在看….

久而久之直覺性的反應跟感受漸漸的被自己的先想一下

渡化成為一種習慣上的制約

無論這個先想一下是否朝向,正面或負面

無論這個先想一下是否朝向,天馬行空或被東綁西控

無論這個先想一下是否朝向,善念或惡意

無論這個先想一下是否跟眼前的事有直接性的關連或離題飛遠

是發自內心的自我想望?還是跟隨從眾的慾望?

因為每分每秒腦中總是會有來來去去的念頭

如何避免被慣性思考上的雜訊混搖自己的每個起心動念

不思考的練習藉由眼、耳、鼻、舌、身可幫助我們看清事情真正的本質

裡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提到讓舌好好感受食物在嘴裡的流動、咀嚼狀態、如何吞嚥進入食道的過程,

就像是在玩遊戲般的讓人感到專心品嚐食物和食物互動,原來也是可以這麼有趣。

                                                                                                                                                                    Orrila

-------------------------------------------------------------------------------------------------------------------------------

書中摘錄:

累積物品會讓心靈蒙上一層迷霧,遮蔽眼前的視野,掩蓋現實生活中能夠看清的事物。

這層霧會讓瞬間的判斷變得遲鈍,不知道自已該做什麼、哪些事情適合自己、應該和怎樣的人在一起、應該如何說話,或是應該如何聽人說話。

人為平麼會想要收藏東西、累積物品,或是增加金錢?

人有著刻板的看法,認為自己一旦擁有這些事物,比起沒有的時候,「自我價值一定會提升」。也就是說擁有這些事物,會感覺自我價值獲得提升,因此安心。

想要得到某件物品時,其實透露出了自己的痛苦,亦即沒有這些物品會感到不安,覺得不完美。

漫不經心地不積存東西,人格也必然會漸惡化。

透過處理、捨去物品,能夠幫助我們培養無畏的平常心,驅心中「害怕失去某件物品」的迷霧,無論遇到什麼狀況都能坦然處之。

---------------------------------------------------------------------------------------------------------------------

讀書會中分享紀錄:

1、因為我們想太多才會裹足不前。

2、佛在心中莫遠求。

3、衝動回嘴為了自我形象而執著。

4、聽出對方的問題,而非急著表達自己的想法。

5、把你快樂的事情紀錄下來分享,不開心時可以回顧開心的瞬間。

6、沒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沒有智慧的人捨不得。

7、讓身邊多一些開心的事情,會影響自己的心情。

8、從別人的沒道理中可以學到自己的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si13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